月季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素有“花中皇后”之称,其花色艳丽、丰富、多变。其中的名贵月季“蓝月”是1963年在德国培育出来的杂交茶香月季,因其花色色系属于蓝色,故别称“蓝月亮”。其多采用嫁接繁殖,但嫁接所需周期大,难以满足市场需要,故研究不同因素对“蓝月”扦插生根的影响从而进行快速繁殖具有重大意义。
树状月季基地指出藤本月季在不使用任何激素处理的情况下扦插成活率为26.7%,而使用NAA和IBA不同质量浓度处理插穗后的扦插成活率在26.3%~43.3%,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藤本月季使用NAA和IBA不同质量浓度的处理插穗对藤本月季软枝扦插成活具有促进作用。经研究指出“红柏林”“大丰收”以100mg/kg的NAA做生根剂浸泡10min生根率Zui高,分别为72.2%和68.9%。经研究认为当NAA浓度为250mg/L时,其对月季的影响是促进作用,成活率Zui高,达86.33%,平均生根数Zui多,有7、8条,原叶保留率Zui高,达81.33%,植株生长健壮,根系短而粗,须根少,植株生长Zui好;经研究表明插条直径对生根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插条直径的增大,生根率单个插条的生根数和扦插苗的成活率都提高,选取不同部位的枝条做插穗以及木质化程度不同的生根效果也有差异。经研究发现在同一开花枝上取上中下3个阶段作插穗,上位插穗明显较下位插穗生根早,生根率之间的差异则不显著,这可能是母枝不同位置的木质化程度和内源激素分配不同引起的变化。在植物嫩枝扦插中,插穗上保留适量的叶片有利于光合作用养分物质积累,从而提高扦插生根效果。
对于月季扦插插穗长度和插穗的留叶数量的研究鲜有报导,鉴于此本试验研究了插穗长度、留叶数量并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NAA的浓度对名贵月季“蓝月”扦插生根影响的问题,意在找出Zui优组合。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找出NAA浓度、留叶数量、插穗长度对名贵月季“蓝月”扦插生根影响Zui显著的一个并找出Zui优组合,加快种苗繁育速度,降低生产成本,为提高月季的扦插成活率成苗率及规模化扦插繁育提供技术支持、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5年在河北农业大学试验室进行,材料为近几年国内引进的”蓝月”,插穗采集在河北省保定市三分厂试验地。
二、试验方法
1、插穗的选取 选择当年生没有病害的健壮枝条(以花后枝条较好)上端剪平切口,下端成45°斜切口,切口距离芽约1cm。
2、插穗的消毒 扦插前插穗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min进行消毒。
3、苗床准备 试验基质为新鲜河沙,将其装入塑料穴盘中,浇透水,用0.5%高锰酸钾溶液喷淋消毒,再用清水清洗3次,待基质含水量在70%左右时进行扦插。
4、试验设计 设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留叶数量、插穗的长度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见表1)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不经药剂处理为对照(CK),每个处理插条10个,重复3次。扦插前1天将穴盘放入营养箱中,摆放整齐,将温度和湿度调到Zui适生长的程度。扦插前1天用小木棍扎洞,将插穗插穗插入压实。试验分别与15、30d统计插穗的褐化率、生根数和生根率。
5、插穗的处理NAA溶液的配置方法:配置100mg/L 时,称取100mg的NAA,溶于少量的NaOH中,然后定容至1L,其余浓度以此类推。将选择好的插穗分别剪成5、10、15cm,留叶数量为0片、2片、4片并配合NAA 浓度按照正交试验设计表做处理。
6、扦插后的管理 将处理好的插穗扦插在塑料穴盘中,扦插完后浇透水,扦插前期浇水主要以水雾喷洒为主,不可过湿以免引起枝条的根茎溃疡。待愈伤组织形成后,减少根生长期的水分灌溉,适当通风,否则通气不良会使新根腐烂,定期喷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浓度的溶液。
三、结论与讨论
扦插繁殖作为一种常用的无性繁殖方法,具有遗传性状稳定、提高开花结实、育苗周期短、繁殖系数高、技术设备简单、规模大、成本低等优点,通过试验表明扦插是快繁一种较好的方法,用激素处理,使扦插的月季大大提高生根速度和成活率,激素及其浓度的不同对于月季扦插生根影响是显著的。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与不定根发生的关系已有广泛的报导,生长素在根的形成中起关键的作用。分别用NAA和IBA浓度为50、150、300mg/L处理月季插穗,发现当IBA 浓度为150mg/L 时生根率Zui高,于本实试验结论一致。对于扦插插穗长度和插穗留叶数量的研究鲜有报导。
本试验选择了刚引进我国的现代月季的一个新品种“蓝月”作为研究对象,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对欧洲月季“蓝月”进行扦插时,选取处理5即扦插插穗长度10cm、插穗留叶数量4片、以浓度150mg/L的NAA处理30min效果Zui好,可以使扦插得到一个较高的成活率。但是本试验还不能排除还有其它因素影响欧洲月季“蓝月”扦插成活。
月季扦插繁育还受众多因子的影响,如扦插基质、扦插时间等的影响,该文仅对NAA浓度、扦插枝条长度、插穗留叶数量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分析,从综合因子考虑,留叶数相对来说设置的不够准确,如需找出合适的留叶数量,还需进行后续试验,本文为后续试验提供了试验基础。